根据光学原理,焦点只有一个所在平面,就是焦平面,焦平面上的景物是最清晰的
焦平面上的物体是最清晰的,焦平面以外的部分物体也是清晰的,这就是景深。焦平面前面的叫前景深,焦平面后面的叫后景深,一般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离焦平面越远,清晰度就越低,一直到某个边界,再远就模糊了,也可以说虚化了,可以理解为景深以外,就是虚化。如果你要拍摄虚化强的照片,就缩小景深,反之就增大景深。
关于景深呢,有计算公式,也有直接生成计算结果的 App,放一个景深计算公式,记不住也没关系,拍的好看就行。
对焦的第一步,就是调整焦平面的位置,让其与主体正确合焦。对焦方式分为两大种:手动对焦(MF)和自动对焦(AF)。
手动对焦时,用手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焦平面就会变化,可以从最近移动到最远。
数码时代的摄影追求的就是方便快键,手动对焦太麻烦了,只有在自动对焦失灵的时候才会用,比如环境亮度低于对焦工作亮度,再比如要对焦的地方没有反差,再比如镜头光圈小于对焦点工作光圈,都会导致自动对焦失灵。
自动对焦(AF)状态下,半按相机快门键,镜头就会自动对焦。自动对焦追求的就是个方便,为了更加方便,有 3 种常见的模式: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
还是老规矩,你家用了这个名字,我家肯定要起个新名字,不同品牌的相机上的三种对焦模式称呼有所不同,佳能单反相机上是 ONE SHOT 单点对焦、AI FOCUS 人工智能对焦和 AI SERVO 人工智能伺服对焦;而尼康单反则是 auto focus 自动对焦、autofocus-single 单次自动对焦和 autofocus-continue 连续自动对焦,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大致接近。
单次自动对焦:相机只对一次焦,对上之后就不改了,即使是拍摄主体跑了,相机移动了,焦平面距离也不会变。这一招适合拍摄静止的物体,大部分情况下都用这个对焦模式。
连续自动对焦:只要你半按着快门,对焦系统就一直在工作,如果拍摄主体动了,焦点也会跟着动,保证主体始终处于焦平面上。
智能自动对焦:可以根据被拍物体的状态,在单次和连续间自由调整,也是针对移动主体持续进行自动对焦的自动对焦模式,这种对焦方式也是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所用的方式。
最远是无穷远,目之所及最远的地方是焦平面,这时候就没有后景深了,只剩下前景深。前景深到无穷远的区域都是清晰的。
最近就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如果你的最近对焦距离是 0.5m,那么 0.5m 及以外的物体你可以对上焦,0.5m 以内的物体是一定对不上焦的。这个 0.5m 的计算 方式要注意一下,是“对焦点”到“相机感光元件”的距离,不是到镜头前端的距离,相机一般会用下图中的这个符号,标记感光元件所在的位置。
对焦距离变了,景深也会变。拍摄风光时,常常需要远近都清晰,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最大的景深。
什么时候景深最大呢?当对着某个点对焦时,后景深的后边界刚好落在无穷远,这时候的景深范围是最大的。对焦的这个点就是“超焦距”,光圈、焦距都会影响景深,因此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超焦距。
拍摄星空时,对焦无穷远后再往回转一转对焦环,就是为了找到超焦距,以便获得最大的清晰范围,把前景也拍清楚。
各厂商也在不断提升相机和镜头对焦系统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让自动对焦“更快”、“更准”。你刚刚半按快门,机器就能非常快的找到要对焦的物体,并成功对上焦。
相位对焦:一般单反相机采用的对焦模式,镜头进入的光线,被折射到对焦模块上,产生相位差,对焦模块再根据相位差来判断对焦点位置的对焦方式。
反差对焦:镜头进入的光线直接投射到相机的感光芯片上,主感光芯片通过计算成像的反差,确定焦点位置的对焦方式。
线性对焦:对焦模块上的线性分为竖线和横线,当物体的线条与竖线或横线相交时,相机就能识别并对焦。如果是平行的,那就对不上焦了。
十字对焦:线性对焦是一条线,十字对焦就是两条线了,形成了一个“十”字,提升了对焦能力。
双十字对焦:在原来的十字上面,又加了一个十字,就像米字,这样的对焦能力就更强了。
最后是对焦工作区域,主要表现在对焦点的个数,以及每个对焦点能识别到的面积。
如果你启用全部对焦点,就相当于把对焦的权利完全交给了相机,相机会根据整个画面选择哪里是清晰的。这种对焦方式适合跟踪拍摄,和连续自动对焦模式搭配使用,相机的焦点就能追随运动的主体不停变换。
你可以通过方向键自己选择某个对焦点,让画面中特定的地方是清晰的。比如说,在拍摄肖像的时候保证人物的眼睛清晰,或者在一片花海中聚焦在一朵单独的花上。
这种方式精确而快速,不过你需要仔细选好对焦的位置。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半按快门启动并且锁定自动对焦,这样你在重新构图的时候就不会有焦点偏移了。
一些比较先进的相机能让你选择一组对焦点,从而提高自动对焦的速度。适合追踪拍摄一个很小的事物,因为如果只有一个对焦点的话很难进行跟踪对焦。当你手动选择一个自动对焦点之后,相机会自动利用周围的自动对焦点来跟踪运动的事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摄影研修社 (ID:shoujiPhotography),作者:张小张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