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我手里拿的这件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白地黑绘作品……”初次见到岳坤,他正在给前来研学的孩子们讲解磁州窑的发展史和瓷器特点。
今年31岁的岳坤是家里的第三代磁州窑从业者,爷爷曾是国营陶瓷厂的陶瓷工人,父亲岳福生是峰峰知名磁州窑陶艺师,2004年创建了异品坊艺术设计工作室。
在家庭的熏陶下,岳坤对磁州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深知磁州窑技艺的珍贵。看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在父亲的手中逐渐成型,一颗种子正悄然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上学的时候,只要放假就会到店里,父亲做陶瓷,我就在旁边‘玩泥巴’,父亲也会有意无意地教我一下,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拉坯、制瓷,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学会的做陶瓷,我都不知道。”岳坤笑着说。
大学时,岳坤选择了一条看似不同的道路 ——学习摄影。谈及此事,他说:“父辈们将大半辈子的精力都花在制作陶瓷上,然而做出来的作品却因为地域性等客观原因,无法让更多更远的人看到。所以我选择学习摄影,将它们拍成照片,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领略到磁州窑作品的魅力。”
学成后,岳坤带着对磁州窑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回到家乡,协助父亲打理异品坊的工作事宜。“这里是父亲一生的心血,也是磁州窑文化传承的阵地。”岳坤深知,自己肩负着将磁州窑文化传播得更远的重任。
于是,岳坤发挥自己的摄影专长,用镜头记录下磁州窑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从古老的窑炉到精美的陶瓷作品,从工匠们专注的神情到学员们认真学习的模样……他的照片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世人展示着磁州窑的风采。
“从做陶瓷和技术角度上来说,我和很多同辈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是我更希望用我自身的技术长处,为磁州窑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出一份力。”不同于传统的参加展销会等线下活动,岳坤更趋向线上的推广,他认为,线上的媒体平台所带来的流量会给磁州窑带来不同的机遇和发展,也会让更多年轻人和外地人看到磁州窑。“每逢假期我们这里就会有很多外省人来研学,他们就是从各个平台上看到的。”岳坤说。
平时,岳坤也会积极参与到研学活动中。“研学的意义很大,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磁州窑文化,还可以发现、培养更多的新力量。”每每有学生来研学,岳坤总会耐心地为大家讲解磁州窑的历史和文化,传授陶瓷制作的技巧。
曾有一个小学生团队来研学,孩子们一开始对陶瓷制作毫无概念,甚至有些调皮。但岳坤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磁州窑的历史,手把手地教学。在他的悉心引导下,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沉浸在陶瓷制作的乐趣中。当看到孩子们完成作品时那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岳坤也欣慰地笑了。他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感染着每一个前来研学的学子。
如今,岳坤努力的成果也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来参加研学活动;寒暑假期间更有北京、南京、杭州、天津等外省市的团队前来研学。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更多的人知道了磁州窑、了解了磁州窑、爱上了磁州窑。岳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磁州窑世家子弟的责任与担当,也为磁州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谈及未来,岳坤说,将继续在推动磁州窑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让磁州窑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