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福报这些杂志或许有答案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08-07 00:15:30

  沐鸣娱乐2注册官网生活,简单概括就是“吃穿住行玩”,过去我们习惯性地在其前面加上“美好”二字,只要你去追求,去修行,美好生活迟早会来。

  而如今面对被 996 压缩的生活质量、被新冠打乱的生活情趣、被气候危机影响的生活愿景,美好似乎很难指望,修行倒是一直没停,因此难免让人心生疑虑,生活还能修得福报吗?

  以下推荐一些生活相关的杂志,或许你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或被忽略的生活细节,帮助你修得真正属于生活的福报。

  《Icarus Complex》借希腊神话人物 Icarus(伊卡洛斯)之名,深入探讨各种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议题,比如资本主义、能源、法律、基层运动、金融解决方案等。

  Icarus 本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有一双翅膀,却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这本杂志并非要赞美悲剧之神,而是借他之名剖析人类的“伊卡洛斯情结”,即我们在气候方面经历的许多事情,是否非得撞了南墙才回头或做出改变?

  编辑团队认为,气候变化应视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基本威胁,但又不希望这种认识与宿命论结合。人类应该以整体方式审视围绕气候变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呼吁政府、机构、个人都采取行动。

  为什么热带雨林会被焚烧?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要退出巴黎协定?当我们考虑任何环境大修的可行性时,通常要先考虑经济问题。因此第 1 期《Icarus Complex》从经济角度切入环境问题,探讨了经济增长是否与环境主义相关,哪些替代能源正在受到关注,如何保护亚马逊、刚果、印尼的热带雨林,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引发的两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气候移民和难民问题、世界粮食系统的崩溃……

  第 2 期《Icarus Complex》,探讨如何从农业、能源、经济、金融等方面带来环境问题的系统性变化。突尼斯的盐水如何影响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哈佛大学教授 Rebecca Henderson 畅谈新冠疫情如何影响气候危机;聚焦黎巴嫩爆炸发生后,当地的基层运动和非政府组织在几小时内清理残骸、重建房屋、照顾伤员,并采访当地人如何自下而上参与社会变革……

  你是工作狂吗?你会愤怒吗?你懂得为人处事的边界吗?2016 年在网上众筹创刊的《Anxy》,每期一个主题探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话题。

  这不是一本告诉读者如何解决问题的科学读本或自助手册,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故事让你产生共鸣,继而让你得到启发。

  最新的第 4 期主讲男子气概,刊中提到男子气概不仅与男人有关,而是关乎每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就受到性别规范的影响,有人因此痛苦而艰难地活着。因此杂志提出将男子气概以新的角度进行讨论,同时探讨如何让其合理地出现在生活中,以及以何种面貌被继承。

  第 3 期“边界”主题,生活、工作、爱情、语言的边界在哪里?与陌生人交往的边界如何划定?个性与体面的穿着边界是什么?叙利亚战争难民为何被当局叫做流离失所者?

  第 2 期“工作狂”主题,工作不仅是工作,还是身份,我们是在努力工作,还是在被强迫工作?工作是散发着芳香的个人追求,还是在危险边缘试探的控制游戏?

  第 1 期“愤怒”主题,愤怒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并不一样,它可以让人摆脱脆弱,变得积极、坚强,或变得黑暗、不可一世。社会不公、剥削与压迫、女性权益、环境问题……这些社会大义命题让人愤怒,促使一些人想做出改变。日常生活中,愤怒的起因多半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Hamam》借“土耳其浴”之名,专注洗澡相关的历史、艺术、文化、趣闻,其口号是“我们沉迷于洗澡”。

  无论是在公共澡堂、桑拿房,还是在家中浴室,又或是江河湖泊,当皮肤和水交融时,洗澡不仅是清洁身体的享乐,还是放松、沉思和静修的过程。

  你喜欢洗澡吗?洗澡需要仪式感吗?太空舱里怎样洗澡?俄罗斯桑拿浴室的蒸汽疗法是什么体验?海底深处的核潜艇里洗澡是什么感觉?每期《Hamam》通过个人讲述、独家采访、摄影作品、诗歌等形式,呈现大量关于洗澡的生动故事。

  《Considered》主要呈现可持续和注重思想的生活方式和旅行故事,从环境、社会、经济的角度提高读者对可持续的认识,激发更简单、更周到的生活方式。

  前往越南北部的萨帕山区,了解纺织品在当地的重要性;探访巴厘岛进行可持续教育的绿色学校,反思当地文化;住进英格兰诺福克郡的湖边小屋里,体验悠闲散漫的英式乡村生活;与时髦人士探讨时尚领域的循环经济概念;报道护肤和自我护理的仪式感诀窍,推荐可持续和天然护肤品牌;与素食主义者讨论鳄梨和再生农业……

  《North Letters》关注北欧的故事、自然、文化、灵魂、思想、生活方式,内容出自那些来自北欧、居住在北欧、穿越过北欧的冒险家、作家、摄影师。

  《North Letters》已经出版三期,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宣讲北欧故事。第 1 期,开宗明义,漫步哥本哈根、探访冰岛、与北极熊研究者交谈,邂逅北极光……第 2 期,夏日女性特辑,冒险家、艺术家等各领域的北欧女性,分享各自关于灵魂痛苦、自我成长、户外冒险的故事,激励女性在灵魂和思想层面如何更加懂得了解自己。第 3 期,家园特辑,家是庇护所和情感归属地,本期聚焦无数个北欧地区与家相关的故事。

  《Sindroms》每期围绕一个颜色大做文章,广邀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摄影师、作家创作内容,深入研究颜色相关的设计、生活方式和文化议题,让读者感知和沉浸每种颜色所引起的感觉和情绪。

  第 1 期,红色主题,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爱、愤怒或激情的红色,以何种方式展示出来并吸引我们?

  第 2 期,黄色主题,透过笑脸背后的社会压力、不适当的笑话、表情符号、垃圾食品、金发迷恋等议题,探讨黄色所代表的幸福、乐观、焦虑和嫉妒。

  第 3 期,白色主题,呈现白色相关的创造力、纯粹、虚无、极简主义、平衡、完美主义等议题。

  第 4 期,粉红色主题,从青年、天真、快乐、亲密、虚假五个角度,探讨粉红色的复杂性。其中的青年部分,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粉红色?因为他们都爱追求浅薄的感官刺激?还是他们对过于亲密的关系感到恐惧?

  最新的第 5 期,长青主题,与自然对话,绿色为何被誉为生命的色彩?长青设计如何重塑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AKT》名称是 A Kind Tribute(一种致敬)缩写,内容基于生活展开,聚焦比利时的建筑、设计、时尚、美食等领域的创意风貌。

  每期《AKT》会广邀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音乐家、美食家、静物摄影师、室内设计师、企业家现身说法,由他们分享或与他们交流创作和生活相关的抽象话题,比如时间如何影响创造力、日常仪式的价值等。

  《Wunderdog》与那些尽是美好的宠物狗杂志不同,它致力于呈现狗狗与人类之间发生的各种故事。

  如何救助流浪狗?如何让领养的狗狗快速融入新家?如何训练救助犬?全球各地明星救助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宠物狗如何成为救助犬?如何和狗狗一起去露营……《Wunderdog》值得每一位爱狗人士拥有。

  以“衣帽间”之名,《Cloakroom》聚焦这一展示当代设计与时尚穿搭之间亲密关系的独特空间,以及居住在这个空间的人的生活和思想。

  《星球大战》系列汉·索罗扮演者哈里森·福特、美国雕塑家和艺术家 Lynda Benglis、英国当红黑人演员 Micheal Ward……《Cloakroom》每期会约访多位知名人士和创意人士,邀请知名摄影师拍摄他们的衣帽间和日常生活片段,呈现他们的良好品位和个性化生活方式。

  《The New Era》在 2020 新冠疫情期间创刊,创始人兼主编 Hanna Nova Beatrice 此前担任主编多年的瑞典家居生活杂志《Residence》被誉为北欧最好的家居杂志之一。这本新刊基本上延续了她之前的编辑经历,主要关注北欧地区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和手工艺。

  以“方舟”之名,《Ark Journal》围绕斯堪的纳维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呈现当地的建筑、设计和艺术,通过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建筑空间,以及里面的物件和制造它们的人的故事,表现北欧生活的个性和人性。

  最新的第 4 期中,《Ark Journal》强调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探访了北欧家具设计师 Rune Bruun Johansen 在哥本哈根的禁欲风格公寓,伦敦设计师 Michael Anastassiades 分享对丹麦设计的看法,拜访家具品牌 Magniberg 创始人的私家宅院,参观 1950 年代建造于哥本哈根北部海岸的小房子,体验艺术家 Olafur Eliasson 打造新的新餐厅……

  2018 年秋季创刊的《The Preserve Journal》,致力于探索更加可持续、负责任、透明的饮食文化。吃固然重点,但这本杂志更关心吃背后的同质化、工业化、资本化、本土化等议题。

  传统烹饪、时令蔬菜、四季觅食指南、食材从种子到餐厅的全过程、第三世界的农业战争、各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话题、食材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每期《The Preserve Journal》会邀请到厨师、农户、生物学家、诗人、园丁、作家、餐馆老板、学者、艺术家、旅行者、野生物专家、环保人士一起创作内容。

  《Table》每期一个主题,呈现美食、旅行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内容,深入挖掘饮食文化背后的人的故事。

  第 1 期,橄榄油主题。与橄榄油专家座谈,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秋冬橄榄油食谱,参观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菜市场,在沙漠中用餐,在悉尼喝咖啡……

  第 2 期,柠檬主题。厨房中必不可少的柠檬食谱,探访从印尼海岸到伦敦的厨房,参加食谱作家的家宴,知名厨师分享自己最爱的一道菜……

  第 3 期,盐主题。写给盐的情书,盐业公司专家畅谈盐的相关知识,创意人士分享冬季食谱,探访洛杉矶的网红餐厅,古巴的美食之旅……

  第 4 期,姜和姜黄主题。美食作家分享祖传食谱,伦敦家庭与食物的日常,旅行家和家人分享在露营车中环游世界的经历,尼日尔土著的粮食危机……

  展示亚洲饮食文化的《FatBoy Zine》,从食物的角度探究亚洲各地的文化,分享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

  创办人 Christopher Oleary 出生于香港,在菲律宾长大,十岁后一直生活在利物浦。跨文化背景的成长经历,加上从小就是吃货,且常被父母叫做“肥仔”,促使他成年后创办了这本“肥仔志”。

  目前出版的几期《FatBoy Zine》,内容都与创办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尤其像茶餐厅、馄饨、饺子之类的香港美食总被提起。视觉风格方面,这本杂志也有着明显的香港痕迹。

  从食物出发,《Plates》聚焦人权、社会正义、遗产、环境相关的故事,认为食物是超越文化、政治、语言的对线 期,大米主题。前往马来西亚的各个角落,探究当地人与大米的非常规关系;拜访有机农业活动家和企业家;分享糯米粽、婆罗洲米酒等米制美食佳酿的制作过程。

  第 2 期,榴莲主题。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如今为何在全球水果市场备受追捧,过去它又为何备受误解;在马来西亚本土,有许多与榴莲相关的民间传说和土地斗争;采访上海的千禧一代对“榴莲爱马仕”的看法;分享榴莲鸡尾酒、炒榴莲、榴莲酱的做法。

  海明威曾说:“如果你想了解某种文化,请不要在教堂、政府大楼或者城市广场,请去当地的酒吧过夜。”

  中国的白酒之乡、意大利的贵族酒庄、海地神庙的伏都朗姆酒、黎巴嫩战争废墟中幸存的古老酒窖、二战期间遗留在德国冷战边界的啤酒、冰岛维京人的马铃薯利口酒、好莱坞巨星的秘密酒窖……《Tonic》在全球各地收集酒精爱好者的的故事。

  集齐《》《大西洋》《名利场》《卫报》等知名报刊的酒精饮品作家,聚焦酒精饮品的历史、习俗和体验,每期《Tonic》围绕口舌之欢呈现引人入胜且令人兴奋的长篇报道和视觉故事。

  《Journal duThé》邀请读者探索当代茶文化,研究茶道中包含的文化力量,主张读者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片刻宁静,并且认为茶是团结的象征。

  拜访日本、印度、英国的茶道艺人,参观法国阿尔萨斯的茶具工坊,体验东京、纽约、香港等地的茶馆,探究津巴布韦、新西兰、台湾、印度的茶园……每期内容足够丰富。

  穿越哥本哈根的森林、印度的山丘、日本的茫茫雪原、冰岛的无际荒野……从伦敦到威尼斯,从孟买到里斯本……《Faune》以摄影、访谈、散文的形式,聚焦大自然和野生物,呈现自然之美,探索人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两位创始人 Ana Gomes 和 Aniruddha Satam 表示,希望通过此刊能发掘城市人对自然世界的关心。

  《Faune》第 1 期探访了四个旅游目的地:伦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印度和日本。天气如何塑造伦敦世代相传的生活?秋天去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体验斯堪的纳维亚式生活方式,在印度拉贾斯坦邦贾瓦伊听神话传说,去日本北海道的观鸟胜地邂逅丹顶鹤。

  第 2 期《Faune》继续上一期的旅程,聚焦印度常见鸟类的迁徙旅途,讲述孟加拉虎的故事,从孟买到里斯本、威尼斯,探寻几座城市的植物景观……

  “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有趣的想法/提示/线索,将我们带到某个地方,毕竟谁都不想花费数小时来梳理 Instagram 的位置标签,以找出最酷的人在我们到访城市的去向。”Yolanda Edwards 在《Yolo Journal》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Yolo Journal》每年出版 3 期,内容主要分享旅行的经验和灵感。从博茨瓦纳到巴巴多斯,从克里特岛到阿尔卑斯山,从毛里求斯到撒哈拉,透过专业摄影师的摄影作品、网友投稿的手机拍照、旅行作家的生动图文,全方位展示每一个旅行目的地的吃喝玩乐住行精髓,为即将开启下一段旅行计划的读者提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