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IG映界影像艺术馆,原题《她是猫奴里最著名的摄影师,摄影师里最著名的猫奴》
她是英国最杰出的摄影记者之一,《观察者报》的重要基因。更是一位隐形猫奴,一生为猫咪羁绊,专为猫咪出版两部摄影集。
生于英国赫里福德郡,年轻时曾于吉尔福德艺术学院学习摄影,从事过婚礼摄影师。1949年,由学院导师艾弗·托马斯(Ifor Thomas)引荐,简认识了《观察者报》(The Observer)的图片编辑梅希特希尔德·纳瓦斯基(Mechthild Nawiasky)。纳瓦斯基将她的作品带回报社,令当时的编辑印象深刻。
1949年,简开始正式担任《观察者报》职业摄影师,第一次拍摄任务便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罗素。之后,她更用镜头记录了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名人如伊丽莎白女王、塞穆尔·贝克特、理查德·奥布里恩、披头士乐队都曾出现在她镜头中,同时,她还直击英国重大社会事件,深入市井街头的普通人生活。
《观察者报》主编这样形容她的工作:“简·鲍恩早已成为《观察者报》基因的组成部分。”2014年,她荣获了第12届露西奖终身成就奖。
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广泛展出,被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和伦敦威斯敏斯特宫收藏。1985年,简还荣获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国元勋勋章,1995年又获得帝国勋章。
2014年,在她去世后不久,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yte)和卢克·多德(Luke Dodd)执导的简·鲍恩纪录片《寻光的人》正式发行。
就像简拍摄的人物肖像,拍摄猫咪时,她也能精准地捕捉每一只猫咪的独特个性。
然而简一向拍摄迅速,她的理想拍摄时间是10分钟,足够看到拍摄对象的本质,又不至于让对象身上的随性消失。
简认为“摄影师既不应该被看见也不该被听到”。她的轻快敏捷使她很好地拍摄了这群“臭名昭著”的神秘动物。
瘦小的身躯令她很容易隐匿于人群,机警地在边缘观察,像野生小鸟一样眼睛飞快地扫过这里,扫过那里。
让·科克托是简24岁时在法国旅行途中拍摄的,她用他的猫玛德琳使他看上去不朽。
收到照片后,科克托写信感谢她,并补充说,玛德琳后来一直自我欣赏。“所有的细节都是完美的” ,他写道。“在暹罗猫中,玛德琳成了万人迷。所有的家庭都热情欢迎它。”
“如果你将它们拟人化,他们会是相当幽默的生物。”她在拍摄猫咪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不同性格的猫咪,“你几乎可以猜到哪只猫是什么个性的,无论它是否友善,只要你走进观察它,你就能明白一切。”
“总有猫咪缠绕在她身边,我觉得她也有点儿像猫”,简的儿子雨果·莫斯说道。“我们总开玩笑,因为她喜欢交换房间睡觉,就像一只猫会去找不同的地方睡觉。”
简的家庭很长一段时间都养猫,“人们总是不断给我猫,我们就收养它们,直到它们孕育小猫。”其中,简和一只名叫蒙娜的猫形影不离,蒙娜一直陪伴着她直到2014年离世。
标志性的黑白肖像、善用自然光,简单、迅速地拍摄,简·鲍恩的摄影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这就是简入职《观察家报》后的第一份拍摄任务,去拍摄哲学家罗素与妻子共进早餐的场景。后来简回忆说:“我当时吓坏了,真的吓坏了。”
简回忆说,当时有工作人员企图让她在拍摄完后立即离开,但林戈·斯塔尔 Ringo Starr执意请她留下。
当时塞缪尔·贝克特被她围猎到角落——皇家宫廷剧院一侧的小巷里,他试图从她身边溜走。他明显不太乐意拍摄,但停留的时间足够让简曝光5帧。整个拍摄过程不到30秒便结束——而这张照片也被认为是贝克特最经典的肖像照。
“不过我不打算只拍他的头,因为这太显眼了。这张照片是他的想法,在剧院后面,以某种形式将自己挤进壁龛再让我拍摄:这很古怪但又非常出彩,我很享受能有机会做些古怪的事。”
伊丽莎白二世,摄于2006年女王80岁生日,那一年也是简·鲍恩的80岁生日。拍摄过伊丽莎白女王的摄影师有很多,和她同龄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