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故乡;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思考。大运河的水波涟漪,拨起了多少人内心深处的原乡记忆?2024年6月10日~7月5日,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七期(2023国家艺术基金策展班)校友、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范顺赞策划的《大河微尘——陈澍大运河影像作品展》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在陈澍的镜头里,既有大河奔腾的壮丽,也有微尘落定的宁静,这些作品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大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变迁的痕迹,同时也映射出陈澍个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认同。展览以时间为轴,情感为线,串联起运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以及现代生活的交融共生。
此次展览前后筹备了大半年时间。2023年底,陈澍找我策划他的首次个展,将自己的电脑和6个硬盘都给了我。就这样,我像矿工一样,在陈澍十几年的摄影资料中“采矿”。在对他的摄影历程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后,我的策展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陈澍的童年是在大运河的波光里,在两岸的柳阴下,在轮船的汽笛声中度过的。这条历史悠久的运河,不仅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情感的寄托。他的早期拍摄,大多是关于他成长的故乡——塘栖古镇和大运河。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澍的视野也在不断地拓展,他不再仅仅局限于记录生活的点滴,而是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运河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大运河不再只是一条河流,它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水波纹在陈澍的作品中被赋予了诗意,它们像是大运河写给生活的诗歌,轻轻荡漾在历史的长河中,诉说着运河两岸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因此,在这次展览的空间布局和动线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陈澍摄影历程的时间线和情感线路,希望像运河的水流一样,让观众的参观体验渐渐流淌,层层递进。
展览设计旨在让观众能够跟随陈澍的镜头感受他对家乡生活的情感收集和保留,以及家乡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序厅地面铺设的地板革尽可能地接近陈澍老家的款式,营造出一种怀旧、亲切而温馨的感觉。展厅中运用综合的影像表现形式,将家乡和运河对陈澍的滋养转化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在物质层面上连接了南北,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更在精神层面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陈澍的作品里,大运河不再只是历史的遗迹,而是活生生的、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文化纽带。这种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方式,让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大运河的价值,也让我们能够跨越时间的界限,体验到一种跨越时代的共鸣。
范顺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六期、策展七期校友,策展人,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二级摄影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法国阿尔勒国立摄影学院(研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项目资助并结项。曾分别获得大理国际影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国际摄影节最佳策展人奖和优秀摄影师奖。作品被北京恭王府和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著作:《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中国当代摄影图录:范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