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嘉钰,毕业短片《之间》总导演,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一名“斜杠少女”。连续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47门课程满绩点,曾获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南开大学优秀员、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保送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热爱摄影、视频制作,曾在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学工部、校学生会等多个部门参与宣传工作,曾主导创作《南开24小时》《舌尖上的南开》《快板说南开》等视频作品。
在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就读高中时,我便担任校园电视台副台长。这一经历让我在大一入学军训时,就通过选拔加入了军训团政工组。小小的政工组,汇聚了来自全校各个学院擅长文案、摄影、美工的同学。那段时间,我们整日整日地泡在一起头脑风暴,围绕着军训主题进行视频制作、海报设计,甚至还开设了电台专栏。也是在当时,我结识了毕业短片的编剧之一、哲学院的邵文苑同学,也是我的舍友。我们紧密配合,一个负责视频创意和文案、一个负责视频素材剪辑,政工组的小屋、深夜的宿舍都是我们的工作场地。在短短的21天里,我们搭档创作出了《你的军训是什么味道的?》《你的军训有哪些词条?》《百年南开 薪尽火传》《有个队伍叫国护》以及军训短片《以痛·以热·以歌》等视频作品。在大一阶段,我又陆续独立剪辑创作了《南开24小时》《快板说南开》《舌尖上的南开》等短视频,发布于南开大学本科招生b站、南开大学微博、南开微学工公众号等。这些早期创作经历激发了我对校园短片的创作欲。
我对于毕业短片的企划开始于三月初,在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的一次座谈会上,我提到南开不缺乏有创意、有想法、有热情、又有能力的同学,我希望能在今年组建主创团队进行毕业短片的创作。我的这一想法受到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因此我在三月中旬就开始发布招募问卷,征集能够提供视频灵感的核心团队成员,总共收集到了30多份问卷,最终由执行导演张含融、魏耶丽娜,编剧邵文苑、李军、王泳茹共同构成了初期团队。
我们对于剧本的构想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能有“绝对主角”的存在。我们认为,由一名或两名同学扮演主角演出的故事无法完整地表现大多数同学的大学生活,刻意编撰出来的剧情也会让大多数毕业生难以产生代入感与情感共鸣。我们希望这部毕业短片,是一个个细微但又真挚的真实生活碎片的集合,它能让每位同学,至少能从短片的一帧画面中,看到自己某处珍贵回忆的映射。
我们最初一版头脑风暴的脚本构思,是想线天中,毕业生们在南开园完成的许多个“最后一次”: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最后一次和朋友们踢球、最后一次听老师讲课、最后一次走出图书馆、最后一次关上宿舍的门……有了这个想法后,当时正值校园活动高峰季,我和两名执行导演同学张含融、魏耶丽娜决定在没有敲定影片脚本的情况下,抓紧机会、立刻行动起来,于是我们扛着相机来到了校长杯足球赛决赛现场,南开大学合唱团天津大剧院展演、翔宇剧社《破阵子》演出的台前幕后,真实地记录下了毕业生们最后一次在足球场上比拼、最后一次站上舞台的高光时刻。我们记录下的这些未曾被精心设计过的、没有按照脚本进行的画面,却充满了同学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我相信这种朴素而又真挚的瞬间更来得动人。
在这些初期的拍摄工作逐步推进中,我逐渐感觉原先的“记录毕业生们的那些‘最后一次’”的短片主题,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支撑起我们捕捉到的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画面——这些瞬间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让人热泪盈眶,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最后一次吗?以这个逻辑串起整个短片,似乎显得有些过于单薄,也没办法让一个短片有吸引观众的转折点,体现情感的层次和递进。
在我们团队陷入创作瓶颈期、冥思苦想了一周多后,我在某次吃饭时,和我的男朋友李军同学(完成了短片大部分台词创作的编剧之一)说起了我的困惑。他看着我说:“如果多年之后让我来回忆大学时最难忘的画面,最先想起来的一定会是我和你之间的故事。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创造了这份回忆。影片中的那些画面也是同理,每一个‘最后一次’都不是个体记忆,而是集体记忆,真正让人难忘的,其实是在那些瞬间陪伴着你的人。”
这番话使我豁然开朗,于是便有了短片中的六个前后对应的情节:你以为最难忘的是反复修改后终于定稿的那份论文、足球赛夺冠后捧起的奖杯、上了许久的网课、不断试错后终于成功的实验、毕业前最后一次站上的舞台、备战考研的无数个深夜;但当我们真正拨开记忆,难忘的其实是在致谢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绿茵场上并肩拼搏的队友,无论线上线下都始终保持联络的好友,在实验室一起刷夜的同门,舞台上下共同唱响旋律的团友,在备考期间支撑着你、给你力量的坚实后盾。
其中,我们用来转折的桥段,也就是如何去引导大家从个体记忆连接到集体记忆,其实是最后才敲定的:一位同学在努力的考研备战后,遗憾地没有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失魂落魄地回到宿舍,却发现舍友们帮助他记住了他已经忽略掉了的生日,为他精心准备了生日庆祝。我们想通过短片中的这个场景设计传递的信息是,学业并非大学的全部,更非人生的全部,那些你与我之间温暖的连接同样值得纪念。
“之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光阴日记里的往事,那些最难忘的时刻,无论是友情、亲情、爱情、师生情…但总会是发生在你与谁的“之间”。由此,我们的短片题目《之间》正式敲定了。
在我们的脚本构思中,也尝试兼顾到每一种不同的集体记忆情感,并在选角阶段,力争同学们所出演的画面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真实体验,搭档出演的同学在现实中也需要是他们出演的关系。因此,短片的画面里多为真实的室友、情侣、师生、队友,除了前文提及的比赛和演出外,也拍摄了真实的吉他社湖边音乐会、大学课堂、国护队升旗仪式……情感的真实性,是这部影片最宝贵的内核。
接下来,我想要介绍共同呈现出《之间》短片成品的硬核团队。这部短片的顺利制作,离不开每一个“宝藏小组”——“人力资源总部”选角组、“审美体力双在线”摄影组、“好莱坞级”电影配乐组、“绝佳灵感”主题曲词曲组、“字字斟酌”画外音录制组。
“人力资源总部”选角组:魏耶丽娜同学可谓是“人脉王”,担任b站抖音等平台学生负责人的她,一个人负责起了大多数演员同学的联络工作。在回收了近70份演员报名表后,她按照每个镜头对同学形象、经历等方面的要求,耐心地逐一筛选最为合适的同学并进行联络,协调拍摄时间。
“审美体力双在线”摄影组:初瑶、叶茜林、张含融、陈文杰同学和我负责了大多数的两校区拍摄工作,朱俊玮、王皓程学长贡献了无人机画面和实验室镜头,蔡亦凡、吴宇凡负责起了现场剧照的拍摄。由于拍摄任务的紧张,以及好天气的不可多得,我们的拍摄任务安排得非常紧凑,平均每个校区只用了3个整天就完成了全部任务的拍摄,每天都要切换4个以上的拍摄场景,顺场景表列得满满当当,摄影同学们平均每天的步数逼近3万。此外,摄影同学们还需要提前构思好每场的分镜头,他们的精妙构思让短片的许多处锦上添花——比如为了表现同学深夜仍在实验室奋战,利用无人机从楼外拍摄暗下去的窗户中唯一一个亮起的窗口。
“好莱坞级”电影配乐组:以往我在进行影片剪辑时,最为头疼的部分便是如何根据影片情节选取合适的bgm(影片配乐),常常是听了十余个类似歌单才能筛选出一首相对合适的纯音乐。但是《之间》设计了一处情感转折,如果用现有的成品音乐,沐鸣娱乐2注册官网很难表现出情感的层层递进。
“能不能为我们的短片量身定制一首bgm?”我的脑海中不由得迸发出了这个想法,然后就想到了我的一位朋友,2019级化学学院的温展鸿同学,他此前就是一名网易音乐人,创作了许多好听的纯音乐。但他当时正在紧张地进行毕业设计的实验,还要完成文学院双学位最后一学期的课程。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向他发出了帮影片写一首bgm的邀请,没想到他痛快地一口答应,并邀请来了同样是化学学院的2020级本科生蔡祉荣,一名拥有着丰富创作经历的音乐制作人、作曲人、声音设计师共同为短片进行音乐创作。
在短片完成初步剪辑后,他们就开始了细致的旋律编写、音效设计等工作。从一开始的cuesheet的细致沟通,到十二版预览稿,每一段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每一种演奏乐器音色的搭配、每一处需要与画面呼应的音效特殊处理,他们都进行了反复的设计、调整,最终,让背景音乐完美地融入画面。
“绝佳灵感”主题曲词曲组:不仅限于短片创作,我十分希望能够用一段旋律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毕业季,因此我们在制作毕业短片的同时,策划了片尾主题曲、同时也是南开大学2023届毕业歌的创作。
2020级电光学院的彭健坤同学是校园十大歌手、原创音乐人、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庄浪县第四中学校歌作曲人,听闻他的优秀经历,我便邀请他来为毕业季短片写主题曲。
面对大三学业的高度压力,健坤同学仍然爽快地一口答应,并在短短两周内高效完成了作曲与人声demo录制。然而,在进入到歌曲的作词环节时,我们一开始遇到了不小的障碍——负责为短片写作脚本、台词的同学并不擅长歌词体裁的写作,几度邀请的其他文案同学也因为学业、家庭等种种原因中途放弃了歌词写作。时间眼看已经快到六月,主题曲迟迟却没有敲定歌词,录制、混音制作进程更因此遥遥无期。
在5月28日的一个下午,火上眉梢的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试图找到一个有时间精力接手歌词创作的同学,我的老乡、2019级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同窗高子博同学向我表示自己曾经写过一些歌词作品,愿意试试。没想到,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她就发给我了一版谱写的整整齐齐、寓意与韵律双绝的歌词,得到了影片制作团队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许——现在已经上架的主题曲《向远》的歌词,便是她发给我的初稿,只字未动。
主题曲的演唱是南开大学合唱团的“中流砥柱”——历史学院叶子锐与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徐子棋。因为时间紧急,他们在一周时间内,在还有许多毕业季歌曲也需要练习的情况下,抓紧一切时间练歌,最终将这首《向远》呈现得如此完美。
“字字斟酌”画外音录制组:短片的编剧李军同学也承担起了全部的画外音录制与修订工作。
由于短片角色众多,因此画外音的录制也涉及到八位同学,需要一一协调时间;此外,还要保证每位画外音的感觉整体要有青春气息,明快而不沉重,吐字清晰但不要播音腔,有一种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的感觉。因此,他早早地就自己揣摩着读过了每一条画外音,再逐句标注出朗读的语速、情感,画外音的文稿也修改了六版。
在广播站教室进行录制时,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尝试录制画外音,开始几遍读得十分紧绷僵硬,李军就一遍遍地为他们示范朗读,逐字逐句地为他们提供语音语调的建议,平均每一句线遍以上,最终反复筛选剪辑,得到满意的录音。
《之间》和《向远》是百余位参与制作的南开学子共同送给母校的礼物。参与毕业短片制作的所有同学,在收到我们的邀请之后,都不求回报且全力以赴地加入,它承载着我们最质朴、最温暖的情感。
希望所有毕业生,都能够将来时行囊,装满我们之间的宝贵回忆,从渤海之滨启航,未来再次相遇在生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