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廷安班”战旗—— 凝聚“两不怕”精神的血性名片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10-01 16:09:40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伴随着《钢铁洪流进行曲》,由功勋荣誉战旗组成的方队,气势如虹地通过北京广场,给人以深深震撼。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一面面铁血战旗,一支支英雄部队,承载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与梦想。战旗光荣受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是对荣誉功勋的尊崇,亦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

  战旗有魂,英雄之后有传人。战旗背后那一个个让我们仰望的英模团队和英模人物,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构成了人民军队的精神坐标。仰望战旗,传承力量。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功勋荣誉战旗巡礼”专栏,跨时空寻根战旗血脉,展现战旗精神,感受战旗传人勠力强军的铿锵步伐,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有一面以一位班长的名字命名的战旗——“阳廷安班”战旗。这面战旗背后凝聚的,正是广为人知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人民军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战斗口号。1963年2月,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奉命进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向汇报边境作战情况时提到“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著名的“两不怕”口号由此叫响,成为全军官兵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

  阳廷安,党员,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一个贫苦的汉族农民家庭。1958年3月,20岁的他应征入伍,凭借过硬军事素质和优秀指挥能力,很快被任命为二连六班(现第77集团军某旅山步一营二连六班)班长。这是他生前带领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战斗集体——用生命叫响“两不怕”精神的模范集体。

  1962年10月,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一次战斗中,阳廷安所在排进攻受阻。敌人十几个地堡里喷出的火舌,交织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网,十几名战士先后牺牲。

  在火力支援和5班策应下,阳廷安率6班向敌人地堡进攻。经过半个多小时战斗,连续夺取敌人地堡18个,全班无一伤亡。连长高友贵、指导员孙光明随即指挥各排向纵深猛插,乘胜歼敌。

  后续战斗中,阳廷安用一捆集束手榴弹炸飞1个地堡,又用炸药包消灭敌人1个机枪火力点。激战中,阳廷安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来,打进去!”直至壮烈牺牲。

  全班战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们攻克地堡27个,歼敌55人,缴获2门火炮,4挺轻重机枪,2具火箭筒等武器。此役,6班8人,7人牺牲。

  战后,六班用生命叫响“两不怕”血性口号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部队,西藏军区为六班记集体一等功,为阳廷安追记一等功。1963年,六班被国防部批准授予“阳廷安班”荣誉称号,授予“阳廷安班”战旗一面,并树为“四好标兵班”。

  如今,面对改革大考,“阳廷安班”所在单位从四川平原移防至雪域高原,追随18军的足迹,回到了前辈战斗过的地方。精神永驻,血脉相传。在该旅,新战士进连入班学的第一位英模是阳廷安,唱的第一首歌是《我们是新时代铁拳》,喊响的第一声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旅官兵把“两不怕”精神刻入骨髓、融入血脉,自觉接受血与火、苦与累的淬炼洗礼,激励着他们在各类实战化训练中冲锋在前,奋勇争先。(张军、郭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