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 2019 年度《全球智库报告》 [1] 中的“全球最佳科技智库”和“全球最佳网络运用智库”两个专项榜单上,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Design)智库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 17 和第 13,并且是连续 10 年保持在排名前 30 以内,在众多专业性、严肃性智库中显得颇为“另类”。可以从文本分析上印证TED智库与其他智库不同之处,在《全球智库报告(2019)》全文中,只出现了2处关于“娱乐”(entertainment)的词汇,且均出自论及 TED 智库的部分。
在 TED 这一“另类”特征背后,蕴含了该智库在智库传播力与影响机制方面的重要样本价值。过往有研究将智库置于政策市场或思想市场的框架中进行考察 [2]。本研究沿用这种框架思路,在社会“泛知识市场”中,在内容供给端,智库作为一类重要的知识提供方,特别是在我国 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定位模糊” [3-4] 或“同质化” [5-6] 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内容需求端,智库的受众也不限于社会决策层和精英层,同样包括社会大众 [7-8]。面向不同的需求者,需要有特定的定制化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机制。特别是在专业知识的大众传播方面(如科学知识、法律知识、政策知识等),往往需要突破原有专业共同体的固有传播渠道(如专业学术期摘要: [ 目的/意义 ] 通过探索 TED 从媒体企业转变为智库的发展历程、了解其运营模式和推出的项目以及研究成果,为我国参考 TED 模式的企业类智库、媒体类智库及科技智库的发展提供借鉴。 [ 方法/过程 ]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网站调研收集数据,同时参考了国际权威的智库排名报告,对 TED 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 [ 结果/结论 ] 拓宽国际视野为智库研究的前提。提高内容科学性和实践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媒体型智库的上升路径。
这种机制如果用网络流行术语来概括,就是“出圈”,即影响力不仅在固有圈子内传播,而且被更多圈子以外的受众所知晓 [9]。在这方面,科学专业知识的大众传播发展较为成熟,呈现了以“科普活动”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与实践;相比之下,政策专业知识(不仅限于狭义的政府行政措施,也包括不同组织、不同层面的战略目标、执行原则与原理、任务等)的大众传播虽然在实践层面涌现出多样的方式,如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图书出版、座谈会、听证会等,但是相比“普”(popular science)或国内的“普法”(popularize law)活动,尚缺少成熟、成规模的模式,或是宣传推广化(promote)有余,而大众通俗化(popularize)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TED智库凸显出重要的样本价值。一方面,对于政策专业知识的大众传播而言,TED 智库创造出了一种在“社会娱乐化”“娱乐社会化”环境下进行高价值、高效率内容传播的独特路径,被各类媒体所借鉴,也彰显出“娱乐化”并不等同于“庸俗化”或“反智化”,而是可以在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实现平衡;另一方面,对于智库(特别是科技智库)来说,TED 以其“媒体 + 智库”的复合身份定位,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智库创新之路,对我国科技智库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在本文中,将针对智库传播如何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实现平衡的问题,以 TED 智库为案例,分析其发展历史、运营模式、传播项目以及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技智库、媒体智库等类型构提供参考,同时探索专业知识面向大众传播的有效机制。
不同于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外交关系协会等传统“原生”智库, TED 的智库身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从线下活动到线上线下复合的媒体形态的发展阶段。时值今日, TED经过多年发展,其智库身份与智库属性已经获得了认可,持续多年入选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榜单,这主要得益于现阶段 TED 智库的3 大特征:① TED 已经从早期自发性的、不定期的线下活动发展成为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固定机构,经历了机构化、建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过程,并且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活动;②TED依托其具有优势的互联网传播渠道和线下演讲、大会等形式,较传统智库具有更大的传播范围与社会影响力,从而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一种“自下而上”的影响;③经过多年发展, TED 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质量保障流程机制,并提供了大量的具有政策影响力的公共知识产品。而上述 3 点,正是现代智库的主要特征。回顾TED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分析其智库属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演进过程,对于我国智库的发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2.1 初创阶段:内部线 年是创新浪潮涌现的一年,特别表现在科技领域,苹果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 1 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 Macintosh;麦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创立 Dell 公司,开创了计算机直销模式;中国的联想公司也在这一年创立。这一阶段的科技发展趋势表现为从专业“科学”基础研究向“技术”应用推广的快速转变,科技应用面向社会大众、普通消费者个人场景快速扩散。在这种科技、商业、文化交融勃兴的背景下,建筑师兼平面设计师理查德·索尔·沃曼(Richard Saul Wurman)预见科技、娱乐、设计等 3 个领域的融合,于 1984 年提出了“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 design)的概念。他与哈里·马克斯(Harry Marks)组织了第 1 次大会,当时会议的定位还是硅谷内部的技术分享会,会上展示了激光唱片、电子书等当时社会新兴的几样技术,著名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Benoit Mandelbrot)还介绍了分形几何理论,这为大会奠定了向科技方面发展的方向和基调。从 TED 初创阶段的形态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 TED 受传播技术条件限制,主要集中在线下小范围内,表现出前沿性和精英气质。
过往已有研究将社会知识供给端划分为权威型供给、志愿型供给、商业型供给等 [10]。如果说初创时期的 TED 属于典型的志愿型供给,源于其具有自愿性、利他性、公益性、去中心化等典型63特征,那么 TED 的发展阶段重要特征就是市场化运营模式的引入,使其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第 1 次的 TED 会议正是由于经济上的不成功,使得第 2 次大会时隔 6 年才在加州重新举办 [11]。之后每年的大会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会议中,演讲者讨论的话题也不再限于最初的狭义科技主题。 2000 年被誉为“信息时代精神领袖”的创新研究者、企业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从资本和运营两个层面全方位接管了 TED,用旗下基金会完成对 TED 的收购,并以媒体商业化的视角,确立了 TED 的定位——传播“值得传播的思想”(ideas worth spreading)。克里斯·安德森最初聘任了媒体总监,希望以传统电视节目的形式播放演讲内容,但是遭到了几家媒体公司拒绝,这反而催生了日后 TED 以“知识共享署名”(Creative Commons)的形式进行网络传播,塑造了 TED 的大众性,奠定了 TED进行大众传播的渠道基础。
在 采 纳“ 知 识 共 享 署 名”(Creative Commons)协议之后, TED 在自身官方网站以及 Youtube、 iTunes 网站上免费发布了一系列获得高收视率的演讲视频,反而以“免费”的方式获得了巨大商业价值,在网站开发以及视频制作方面获得了大额资金支持。网络开放传播极大地拓展了TED 的传播范围和受众。 TED 也从原先的小范围科技论坛转变为一个向世界传播思想的媒体公司。迄今为止, TED 赢得了许多传播方面的奖项,如7 项威比奖(Webby Awards)、沟通艺术互动“信息设计”奖,视频分享类 OMMA 奖、 AIGA 设计大奖、皮博迪奖(Peabody Award)等。TED的快速成熟发展还有一个关键推动因素,就是 TED 顺应了 2010 年左右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随身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媒体技术更新换代, TED 通过各种设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随时、随处、伴随性的传播。同时,借助新媒体的发展, TED 又反向渗透了传统媒体,如 2012 年 TED 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上开设了 TED Radio Hour 节目,实现了电视、广播、网络的融媒体传播。
在网络世界、英语世界获得成功之后,TED凭借其影响力进入了全球性、全渠道、全语种的推广传播进程。例如拓展出“每日TED演讲”(TEDTalk Daily)、“Sincerely X”等内容样式。在全球推广方面, TED 推出了“TED 全球”(TED Global)项目。随着各地区受众对演讲视频越来越多的关注,TED开始向全球招募志愿者进行翻译工作,让内容不仅在英语地区传播。该项目也催生了 TEDx——全球志愿者自主创办的社区化小型演讲活动。 TEDx 经过授权形成以社群驱动的小型聚会式演讲活动,支持参与者建立共识并寻求创造性思维。该项目之后也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比如 TEDx University、TEDx Youth、TEDx inChina 等,该活动发展迅速,目前已举办了超过 3万场活动。除此之外,TED 还在全球范围内培养研究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项目,以在世界上引起积极变革。
免费的视频分享和多元化的主题足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并不能带给TED直接的经济效益以支持智库的长久运营。TED 作为内容传播媒体,其主要收入来源既不是传统的视频受众付费,也不是作者付费或是广告费,而是来自活动现场的“入场费”。随着 TED 大会被世界所熟知和认可,更多的人想亲临现场,与更多有想法的人彼此交流,而大会产生之初的精英气质也使参加会议成为身份和荣誉的象征。高额的会议入场费成为 TED 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大概占了总收入的 2/3[12]。对广告费和赞助商的谨慎态度也保证了 TED 的中立性。TED 大会入场会员分为 4 档 [14],分别对应不同价位,对应享受不同权限。
此外,一段时期内参加 TED Global、 TEDx 也需要缴纳入场费,费用都比大会低,特别是 TEDx 的入场费官方规定不能超过 100 美元。一些无法参与 TEDx 正式活动的观众可以参加之后线下组织的视频放映活动,这可能会收取正式活动门票成本 50% 的费用 [15]。另一方面,一些视频网站也会赞助 TED 有关教育的视频在其平台播出 [16],并且为TED的教育活动(TED-ed)提供额外资金,减少了 TED-ed 部分运营成本。除了上述收入来之外,种子基金会(TheSapling Found)为 TED 的早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尽管在 2019 年 TED 为保持品牌独立性将TED 会议有限责任公司迁移到 TED 基金会,但种子基金会作为 TED 长期的所有者,基于促进思想和知识传播的目标,为研究者提供共同讨论、解决全球问题的平台,并利用媒体、技术、市场的结合,促进全球在公共卫生、减贫、环保等领域的发展 [17]。种子基金会的上述使命也自然赋予了TED 在政策知识传播领域的智库职能。从各种途径获得的资金除了支付内部员工和实习生的工资,以及对网站进行维护和视频编辑的投资,还有一部分支持演讲活动的进行,例如社群驱动项目 TEDx 以及 TED fellowship 活动的开展都受到资金的支持。 TED 的经费获取和使用事项如图 1 所示。
与传统智库不同, TED 除了要求演讲者的精英化,对于工作人员也力求精简。尽管 TED 的工作日益庞大繁杂,但截至 2015 年,其运营员工大约只有 180 人,并且大部分员工都身兼数职 [12]。TED 内部每种工作的具体职能都有 10 种左右,即使是前端技术员也需要有跨职能协作的能力。基本上每个工作都要求员工有 3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TED 研究员编辑经理要求有 5 年工作经验 [13]。而维系 TED 运作的重要人力资源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这样一来大大节省了管理人员编制,使办事效率得以提高。由于具有优秀的人员组织管理经验, TED 还接受其他组织机构在人员培训上的请求,以 TEDx为平台,帮不同组织机构从内部进行改造,通过突出创新、促进合作、激励专业发展并加入“传播思想”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帮助公司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忠诚度。这实际上也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促进组织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氛围。
TED 的口碑及其对于优秀项目的大力支持,使其不用担心知识来源和贡献者是否充足。但是仅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并不能保证 TED 作为智库的品质。严格的品质控制机制是 TED 发挥智库影响力的保证。TED 希望演讲者持续分享异彩纷呈的主题内容,但为了保证每个演讲的成功,在策展、演讲培训等基础工作上有严格的要求。演讲人准备的演讲内容需要通过类似学术界的同行专家评议才可能获得演讲机会。
在演讲筹备方面,并不是每一位“思想家”都有完全表达自己想法的演讲能力,而且 TED对于演讲的格式有自身的要求,因此对于演讲者以及观众, TED 策展人都进行了精会议出席费基金会支持费赞助费外部组织许可费个别捐助者图书销售网站开发视频编辑TED演讲TED-ed视频的主持社区驱动项目(TEDx、TEDFellowship)工资资金获取TED资金投入65心策划, TED 网站为演讲者提供一般性演讲指引,TED 还会安排专业人员对演讲者线]。为了避免现场演讲意外情况,以达到最精彩完美的展示, TED 还会提前录制好视频或者在后期使用视频剪辑技术进行修订。在“质大于量”的追求下, TED 网站每周只更新 5 个视频 [19],为之后视频的剪辑、翻译工作留了充足的时间,使视频的质量得以保证。TED 还会与其他优秀公司或基金会合作组成TED 学院(TED Institute),组织思想家、发明家、设计师紧密合作、监督策展工作并进行项目开发。BCG(波士顿咨询公司),IBM、 UPS(美国快递公司)等公司都是 TED 学院成员 [20]。丰富而高质量的视频帮助网站维持了热度,增加的关注度促使思想传播,使更多新想法能够在 TED 讲台上展示,由此形成了螺旋上升的生产结构。
回顾 TED 的发展历史,实际上经历了从活动到媒体,再到智库的演变。在 TED 的发展阶段中,媒体公司时期的 TED,主要愿望是能够给世界传播想法、启发人类思考,之后之所以能转变为智库,实际研究成果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TED 研究员项目以及 TED Prize 正是支持研究活动的关键,当然世界性问题的研究活动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如上文所述, TED 大会和图书出版为研究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每年一度的 TED 大会是 TED 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活动,在大会上产出时下最新的热点话题和创新想法。尽管 TED 大会欢迎任何有想法的人参加,但是申请加入大会的人需要支付逐年增长的会议入场费,并且还需要大会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来评定是否具有创新者的特质才能获得门票。入场费也成为 TED 运营的大部分资金来源,2006年入场费是4,000美元,到2007年涨到了6,000美元,而2019年已经到了10,000美元(标准会员)。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 TED 举办虚拟会议,标准会员的入场费只收取 5,000 美元,但之后再举办线 美元以上的票价。尽管 TED 的视频可以在网上免费观看,但是仍然会吸引大量现场参会人员,这不仅因为现场有许多私下签约项目的行为,到现场的投资人士就会比通过视频了解项目内容的那些组织更早地抓住投资机会,同时也是会员身份的彰显。在TED 大会举办的近一周时间里,与会者可以提前到会议举办地感受风光。在 TED 大会举办期间,除了正式演讲,还安排有展览、对话空间、聚会等活动。 TED 十分注重与会者之间的联系, TED大会为会员提供了 TED Connect,里面有参会者的联系方式和相关项目的 APP,同时会将对相同主题感兴趣的客人在晚餐时安排在一起,使参会者之间能产生更多的交流,为未来合作打基础。参会者来自各个国家,这也为国际间的协同互助创造了条件。
TED 的网站发布有 2006 年至今的 3,500 多个演讲视频,这些于年度 TED 大会以及其他活动项目如 TEDx、 TED-ed,涵盖了 200 余个大大小小的主题,从个人到社会关系、从购物到社会科学 [21]。 TED 与威利数据库( Wiley)专为学习者创建了 TED 学术( TED Studies)视频系列 [22],设置了不同的子目录,每个主题中包含了相关科目的专业研究者视频,这些视频并不来自演讲活动,而是专门拍摄的视频,并且还附有介绍性的文章和总结分析以便帮助有需要的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索。在网络传播方面, TED 特别的用户画像机,在提高视频针对用户推广的准确性,防止用户在搜索时耗费时间上起了重要作用 [23]。用户在选择自己的兴趣点后,网站会推荐相关视频,直到视频主题和用户兴趣较为吻合。同时用户可以订阅TED 邮件,了解周边有关 TED 的活动和当前创新趋势。为了完成这系列工作,对兴趣点的描述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全世界的 TED 组织人员会对兴趣条目进行编写,使之更加多样和人性化。
TED 开 展 开 放 翻 译 项 目(Open TranslationProject)招募志愿翻译人员给视频配字幕,当前视频可以被翻译成 100 多种语言,在视频下方也配有全文文稿,帮助观众锁定视频中正在讲述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这些视频更好地向外界传播。网站上对视频的分类除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也加入了许多人性化的分类标签,比如“有启发性的”“让人惊叹的”“有趣的”“有鼓励性的”,这些选项扩充了视频的维度以便于用户的检索。观众也可以在官方网站上看到专门整理的播放列表和主题系列。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等社交媒体平台都为 TED 提供了特定的频道来传播大会上的视频, TED 官网的点击率也逐年增高,这大大提升了演讲的传播速度。
18 分钟的演讲总是有言之未尽的可能,为了向观众阐释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观点和看法,TED为演讲推出相关的书籍以供观众的延伸阅读,并且对于出版的图书分类后设计出了特别策划的收藏集合版,方便读者进行知识整合。另外 TED还为参与TED 会员准备了读书俱乐部以供交流。
TED 研究项目是 TED 作为智库的重要表现。迄今 TED 已支持了来自多个国家或地区的 490 多名在各行业中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进行其项目的发展[24],这些人被称为“TED 研究员”(TEDFellow)。他们既可能是科学家或是发明家,也可能是摄影师或艺术家,这确保了他们的研究方向能展示出学科多样性。由于 TED 研究员之间会有交流活动,因此在选择方向的同时还要兼顾研究员的个性因素 [25],更大限度地使研究员在研究过程中更加自在,并且作为他们潜在影响力的一部分,研究员个人的人格品质将反映到对外影响效果之中,这关乎TED 研究员项目发展的成功与否。
而要申请研究员项目的个人需要提供自己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想法以争取获得 TED 对项目的支持, TED 对于收到的申请表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严谨的专家咨询。每年只有 20 人能够获得一年的研究员资格,当然 TED 也秉持着“一日研究,终身研究”(“Once a Fellow, always a Fellow”)的理念 [26],鼓励研究者持续加入来年的活动中,并且会赋予高级研究员的资格帮助他们发挥领导才能。TED 研究员会在 TED 大会上发布自己的研究阶段及成果。为了研究员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性研究之中能够无后顾之忧,该项目的赞助商以及个人支持者会为研究员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资助[27]。TED会实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对项目做出指导和调整,并且为研究员们安排团队协调员以解决团队活动中各项事务。
从 TED 智库的发展过程来看, TED 经历了自身定位和功能的一系列转变,从一个精英性质的小范围分享团体转变为全球性、开放性的知识共享平台,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运营模式,不断地向全球传播先进技术与前沿思想,激发人们思考和创新的潜力。 TED 智库在转变中始终保持着大众性和专业性的平衡。开放性和前沿性的主题,加之通俗性的表达,以及对于媒体传播技术的应用,增强了 TED 的社会化属性,使得 TED 较之于其他智库更为“亲民”,在“高端”和“接地气”之间实现平衡。而作为智库,对全球性、国际性民生问题以及人类发展问题的探究,以及同行评议等研究体制的引入,保证了 TED 智库产品的科学性、政策性、普及性以及知识质量。 TED 智库的经验,对于快速发展的国内智库具有一系列启示。
首先,提升内容质量,创造多样化内容形式是智库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TED 的演讲具有前沿性和精简性,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带领观众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和各种未知领域;同时 TED 拥有多样的智库产品,能够以各种形式满足受众的需求。当前我国一些智库在内容生产方面已经实现了持续供给,但是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手段上还有待提升,一些智库的网站页面内容庞杂,且形式单一,受众也难以高效率地获取所需知识,而 TED 智库这种严格控制内容质量与数的“小而精”方式,可以帮助智库运营者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精力打磨优质产品,同时提炼出成熟的内容生产模式。
其次,注重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如前文所述, TED 作为智库开创了一种“政策知识普及”的新模式。 TED 的演讲人都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但演讲中很少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TED 现场轻松愉悦的气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演讲人接受了专业筛选和训练,67使得表达诙谐幽默和平易近人。演讲人的个人魅力或“IP”属性为演讲内容增加了趣味性,降低受众的知识接受门槛,这也是 TED 吸引众多观众的重要原因。如何让学术性强的智库面向大众传播,这需要智库面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实际情况传递思想和知识,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丰富讲述方式并提高讲述水平,并与实践相统一,让知识以更生动、更多元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普通受众也能产生共鸣、激发出探索世界的兴趣。
第三,依托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和推广。TED在推广的过程中顺应新的智能设备的出现,同时结合多种媒体与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宣传。对于智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方式,拓宽推广渠道,将主要宣传方式从依托出版文献、刊物、著作等传统出版物转变为依托融媒体推广,使智库不仅仅局限于“圈内人士”,吸引更多受众,实现内容的增强式表达。第四,形成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眼光,扮演全球性角色。不同于很多传统智库, TED 作为智库给外界的印象不是服务于某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智库,而是一种全球性的知识传播机制,并且在国际化的前提之下在不同区域实现“本土化”。不同于传统智库追求“从本土走向国际”, TED 智库提供了“从国际走向本土”的参考路径。
另外,TED 智库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重视语言的桥梁作用, TED 智库具备高效的语言编译团队,可以实现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因此,在国内智库参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语言媒介,翻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内容的质量,做好转录和翻译工作,从而保障智库传播内容在多元文化中的一致水准。通过上述工作,使传统智库提高国际化程度,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巩固国际话语权。最后,承担并连接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TED从最初的线下活动转变为媒体形态,并最终转变为具有影响力的智库,有赖于承担起学术研究使命,并最终推动社会福祉的提升。TED智库的重要功能就是为有社会公益价值的研究和学者提供资助,对于一些研究者来说,由于缺乏充足资源和资金支持,造成了项目难以推进。而科技智库作为国家科研体制中的一类独立存在,可以承担起不同于专门科研管理机构、科研资助机构、科学研究机构的独特职能。我国智库也可以探索主动承担起对有潜力研究项目、研究团队、研究者的资助或推动工作,加强与研究者的沟通与项目推广。
总之, TED 智库及其所代表的模式与理念,为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过程中分析、对标、接轨、赶超世界一流智库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与思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特别指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等新型智库的基本标准。而 TED 以其独特的交流载体、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受众,提供了在专业性与大众性、科学性与政策性之间实现平衡的交流平台,同时以其全球性的格局,搭建了国际交流的便利台。这些具体经验都值得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推进、知识与政策市场的发展、互联网业态的成熟,能够比肩乃至超越“TED 模式”的本土智库也能够出现并发挥出重要作用。